9月29日,记者来到位于乐至县高寺镇的乐至僵蚕产业园基地,放眼望去,满目葱茏,片片桑叶随风摇曳。基地旁的蚕房内,白白胖胖的僵蚕在蚕床上伸展蠕动着,再过几日就将僵化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。
“白僵蚕是一种具有祛风泄热、通经活络等功效的中药材。”四川德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锡武向记者介绍,养殖白僵蚕经济效益可观,但是僵蚕的品质和技术息息相关,从桑树种植、养蚕到菌类培育、蚕体种菌,一环扣一环产生连锁反应,务必要精确定时让蚕僵化,所以大规模、专业化养殖白僵蚕,技术难度可不小。“相同的菌种在不同的湿度、温度,都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。”
如何把控制范围精细化到“某一数值”?院士(专家)工作站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据介绍,李敏是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(国家级GAP)认证检查专家、成都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,“在他的指导下,我们把每一个生产步骤进行了量化,并且从一千多个菌种里筛选出几个优质菌种。”2017年小试、2018年中试、2019年生产试验……经过了反复试验,该公司技术人员终于攻克了种养僵蚕的瓶颈,一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标准化种养指南诞生,公司于2020年走上规模化养殖之路。
该院士(专家)工作站成员还有西南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万永继和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药学系教师,博士、执业药师、硕士生导师李丽霞,有了专家们在家蚕病理学与疫病防控技术、应用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、中药材品种、品质评价和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等领域一路护航把脉,企业取得了系列亮眼成绩:“乐至僵蚕”通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,公司申请5项发明专利,在2015年版药典基础上修订2个项目、新增4个项目,参与僵蚕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。
该公司的标准化养殖技术经过优化后进一步扩大,与云南、贵州、重庆等地的专合社、养殖大户达成合作,目前,该企业有桑园基地2000余亩,合作基地上万亩,蚕桑综合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。
“正是有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支持,我们的僵蚕产业才能短时间内获得这么大成就。”对于未来,蒋锡武信心满满,他坚信,公司将与专家团队一起推动蚕桑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。
这是院士专家人才推动乐至县蚕桑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的生动缩影。据了解,我市农业农村部门把蚕桑产业列入特色产业,予以重点支持和培育,积极推动高校科技资源和高素质人才向资阳聚集。乐至县组织蚕桑产业相关企业与四川大学、四川农业大学、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签订产学研协同创新协议,成立市级院士(专家)工作站3家以及天然产物研发中心、茧丝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引进10名教授、研究员进行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,开发出乐至僵蚕、蚕沙(桑枝)提取物叶绿素等大健康产品30余种。推动蚕桑产品附加值提升30%以上。得益于技术上的创新,2021年,乐至全县蚕桑产业农业部分综合产值达到4.46亿元,工业和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产值10.96亿元,蚕桑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亿元。